Phone: Email:

李白年少时就才华横溢,为何仕途坎坷:受冷落就指名道姓作诗讥讽

2024-12-21 18:35:20 13

期盼已久的《中国第二季》终于播出,不过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开篇竟然是诗仙李白的身影。他凭借着“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”的狂妄,“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”的忧伤,还有“抽刀断水水更流,举杯消愁愁更愁”的惆怅和“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”的希望,早已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逾越的顶峰,也是中小学课本里打卡次数做多的“知识点”,至今让人难以忘怀。


李隆基开创开元之治

盛唐第一文人首推李白

公元712年,强盛的大唐迎来了自己的第6位君主——唐明皇李隆基,也迎来了贞观之治后又一盛世,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的时期之一,繁花似锦,万邦来朝。凭借着这个“全盛”时代,文人墨客们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和蓬勃向上的生机,全力以赴创作一首又一首气魄雄伟的佳作,其中的头号佼佼者,自然非“诗仙”、“谪仙人”、“青莲居士”李白莫属。

年轻时也曾想以诗入仕

但如此一位人物,仕途却十分坎坷,世人皆知其得罪权贵杨国忠、高力士而遭贬谪,却不知他年轻时也因狂妄而被官场拒之门外。公元720年,刚刚年仅20岁的李白离开居住了十余年的剑南道彰明县清廉乡(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),来到了成都。入城的目的直到李白晚年也从不讳言,就是拜谒当时的益州刺史苏颋,希望凭借自己的诗文获得赏识,进而得到推荐去做官。这种行为被称为“干谒”,是唐代文人一种公认的行为,不过多数后辈学子担心自己能力有限,将自己的得意之作呈给官场前辈,仅仅希望代为扬名,并不奢望求官,以免被人议论缺乏自知之明。

益州刺史苏颋

作品堪与司马相如比肩

但李白却没有这种能力上的担忧,而苏颋看了他呈上的《明堂赋》《大猎赋》等作品后也的确非常满意,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:“此子天才英丽,下笔不休,虽风力未成,且见专车之骨。若广之以学,可以相如比肩也。”换句话说,李白将来可以与号称“赋圣”、“辞宗”的汉朝文学家司马相如比肩。尽管对李白如此赏识,但苏颋最终并没有推荐其走上仕途之路,仅仅说了几句漂亮话就不了了之。

《上李邕》

一时冷落就指名道姓写诗讥讽

原来,李白在找苏颋前,还曾经去拜谒过渝州刺史李邕,不过李邕对这个年轻的毛头小子毫无兴趣,非常冷淡地将其打发出门。心高气傲的李白一气之下,指名道姓的写了首《上李邕》:

大鹏一日同风起,扶摇直上九万里。

假令风歇时下来,犹能簸却沧溟水。

世人见我恒殊调,闻余大言皆冷笑。

宣父犹能畏后生,丈夫未可轻年少。

李白继续寄情山水

年少轻狂难以入官场

要知道李邕与苏颋一样,都不仅仅是官僚,他出身文学世家,其父李善就是著名古文注释家,李邕本人也才华横溢,还在武则天时期历任左拾遗、殿中侍御史等职务,官风甚好。如此一位有地位、有名望、有家世的人物,初出茅庐的李白竟敢点着名字教训,就算苏颋再看重其才华,也绝对不敢引入官场惹祸。结果,李白转了一圈,一无所获,只能跑去游山玩水,不过也朝着“诗仙之路”又迈进了一步。

选择样式

选择布局
选择颜色
选择背景
选择背景